一体化散热系统 先马冰麒麟i7机箱散热测试
- +1 你赞过了
【天极网DIY硬件频道】前段时间,先马推出了其第二代的冰麒麟机箱,新的结构有着华丽的外观,而且似乎内在也不差。完全脱胎于一代冰麒麟的二代,仅仅只有硬盘散热部分与其稍微相似,其它的部分更像是一种完全的革新。
先马冰麒麟二代i7最大的特点在于,它基本上颠覆了先马冰麒麟一代的机箱结构,如果不是依然熟悉的硬盘散热,笔者还真认不出来。先马冰麒麟二代i7依然采用了纯黑色的造型,箱如其名,为了追求散热,前面板全部作了镂空设计,可以有效吸取冷风进入。
也因为风道的需要,再结合考虑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,主控制部分设置在机箱的前上方,还新增了一个机箱风扇的调速旋钮。主控部分采用了拉丝设计,看上去高档大方。
先马冰麒麟二代i7侧板也预留了2个12CM风扇位,可以根据需要安装LED风扇,或者形成被动风道。
冰麒麟一代毕竟是早期产品,机箱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会产生共振,于是二代也进行了改良,设置了四个脚垫,完美解决这个问题。
外观很重要,但是内在更重要。这次先马冰麒麟二代i7在内部布局上做出了大幅度的调整。第一代的冰麒麟采用的是传统电源上置方案,组合硬盘笼和散热模块的形式。而这次的先马冰麒麟二代i7则颠覆了一代的设计,采用电源下置方案。
电源下置方案可以形成更有效的风道,对机箱散热有着相当大的帮助。
先马冰麒麟二代i7也升级了各设备位。所有的设备都采用了5.25英寸规格+免螺丝工具,而3.5英寸的硬盘位则由3个可拆卸硬盘笼组成,上方还有可拆卸的硬盘散热模块。相比一代,自由度更高,更适合DIY玩家使用。
3.5英寸硬盘笼需要先安装硬盘,然后推出机箱进行固定。
先马冰麒麟二代i7看上去比一代更为有DIY元素的另一个方面是,它居然设计了水冷系统的接孔。背部12CM风扇的附近有2个水冷孔,也就是说,如果想要让这个先马冰麒麟二代i7更凉快,完全可以容纳水冷系统。
事实上,这款冰麒麟二代的改良实在比较巨大,因此在评测方面我们也更换了测试的思路,以求让大家更为详细地了解这款冰麒麟i7。一方面,我们会对用料进行测试,包括重量,厚度这些方面,这些是机箱的硬标准,代表着机箱本身的底子是否深厚。另一方面,既然这是一款主打散热的机箱,我们也会根据它的特性进行散热系统的测试。
首先进行的是板材测试环节。我们会采用游标卡尺来对机箱的厚度进行测量。一般而言,山寨机箱的厚度是0.4左右,品牌机箱在0.5-0.6之间是比较正常的。
通过测试,我们发现这款冰麒麟i7的厚度也达到了业界的0.6毫米水平。
重量方面,这款机箱的净重达到了5.8KG,比很多品牌机箱都略重,这是因为机箱内部板材设计厚实的缘故,也有利于散热。
既然这款机箱拥有“冰麒麟”这种名字,那么我们对其散热测试也是必然的了。冰麒麟一代主打硬盘散热,因此我们会测试硬盘温度。而二代i7更接近一体式的散热系统,因此我们会使用对比机箱,测试CPU,显卡和机箱内部温度。测试设备仍然是思民的接触式温度探头。
从硬盘散热的对比数据上看,先马冰麒麟i7的优势在于满载时,风道优化能起到较为强大的散热效应,这也跟独立的硬盘散热风道设计有密切相关。
CPU散热部分,先马冰麒麟i7全程领先,但是幅度不算太大。因为采用了电源下置的设计,CPU部分的排风没有上置的双风扇来得迅速,但整体的散热效能很不错。
最后是显卡散热部分,空载状态下,双方都是默认58摄氏度的温度,但是从中度负载到满载,先马冰麒麟i7都已经完全抛离了对手,温度方面差距相当巨大。
编辑点评:从测试数据上来看,先马冰麒麟i7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。这种电源下置的风道优化解决方案,也在逐步发展成熟。为了使价格更为亲民,0.6厚度的板材是先马的一种让步。但是内部风道设计合理,电源下置和硬盘独立风道这种三方独立的风道设计,让机箱的热量能进一步排出,加上可调速设计的优化,也让这款机箱有着更多惹人喜爱的元素。
最新资讯
热门视频
新品评测
+1 你赞过了